“安徽太和县的农人协助我国成为世界最大头发制品出口国。”这是法新社在8月14日,对安徽太和县的评价。目前,太和县拥有400多家头发加工公司,产品销往全球各地。当地人把头发称为“黑金”。
据当地的乡民介绍,太和毛发工业在清朝时就已经存在,民国时开端昌盛,上世纪80年代,马集及周边的乡民开端了大规模地收买毛发,但其时收买的主要对象是马尾和猪鬃。90年代后,由于受河南许昌和青岛等地人发加工业的影响,太和县的头发工业火了起来,农人们在闲时,大多挑起扁担走街串巷收买毛发。
太和县拥有400多家加工头发的公司,产品包含卷发发片、假发,以及其他将被美国人、欧洲人或非洲人戴到头上的产品。
现年64岁的傅全国(音)上世纪70年代率先在当地“试水”,如今的他已是一头青丝。“咱们以前是在本地收买头发”,他说,“但现在头发来自各个国家,像马来西亚和越南等。过去做头发制品很难,咱们都靠手艺。现在咱们已经由小变大并销往国外。”
傅的儿子——现年36岁的傅前伟(音)拥有一家公司,每年出口额约800万美元,大多出口到美国。“对(假发的)长度、稠密度和质量,每个国家都有不同要求”,小傅说,“跟着非洲经济增加,非洲市场也在扩展。”小傅表示,头发制品生产是太和县的“最大工业”,当地政府正计划专门为该工业创建一个大型工业园。
据世贸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的数据,2012年我国出口的茸毛制品、假花和假发等商品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75%。看似不起眼的头发市场、作坊和工厂散落在太和县的玉米地旁。但据当地政府统计,2012年这一工业出口创收8800万美元,简直占该县出口总额的一半。